第6章人员分类管理剖析.ppt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6.1人员分类管理的含义与作用 6.2品位分类 6.3职位分类 6.4官职并立职位分类与人员分类管理的发展趋势 6.5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第6章 人员分类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学习重点 同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一样,人员分类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但与私营部门相比,公共部门人员分类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学完本章,应掌握人员分类管理的主要概念,品位分类、职位分类与官职并立职位分类的内涵、特点及优缺点,把握品位分类、职位分类的区别与人员分类管理的发展趋势,掌握职位分类的标准、程序,了解英国品位分类与美国职位分类的发展走向,掌握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把握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分类管理的发展方向,人员分类管理,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1 人员分类管理的含义与作用,4,人员分类是指将组织中的人员或职位按工作性质、责任轻重、任职资格及工作环境等因素分门别类,设定等级,形成一定的官职序列,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依据的程序方法。又称人事分类,基本分为三类品位分类、职位分类、官职并立职位分类。 在人员分类中,常用到职系、职组、职门、职级与职等几个概念。 与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一样,人员分类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科学的人员分类有利于公共部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调动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中国式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1.颠覆“因事设岗,因岗设人” 2.中国式以人为本的组织建设 (1)三个有利于 (2)以人为本,志同道合,精简高效组织设计的四项原则 3.中国式组织工作方式,中国式组织建设三层级智慧,1.家庭、学校和军队 2.组织三层级 (1)组织三层级与权责利 (2)组织三层级与情理法 (3)组织三层级与真善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2 品位分类,7,品位分类(rank classification)中的“品”,在中国古代是指官阶,“品位”是指按官位高低、职务大小而排列成的等级;英文中“rank”是指由高低大小排列而成的等级,品位分类就是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职务或等级高低为依据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6.2.1 品位分类的含义及其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2 品位分类,8,品位分类具有如下特征 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分类和分等相互交织。 职类划分较为简单。 强调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官、职相对分离。 品位分类在等级观念比较深厚的国家较为盛行,6.2.1 品位分类的含义及其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2 品位分类,9,1.品位分类的优点 分类线条粗犷,没有严格的程序和依据,不依赖社会分工的细化、经济发展的程度、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客观条件,简单易行,结构富于弹性。 人员的流动范围广,且不影响其薪酬和地位,工作适应性强。 有利于“通才”的培养,便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强调年资,官职相对分离,人员不致因职位调动而引起地位、待遇变化,有利于队伍的稳定,6.2.2 品位分类的优缺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2 品位分类,10,1.品位分类的优点 注重学历背景,有利于吸收高学历的优秀人才。 使根据工作所需要的特定技能来配置人力资源成为可能。 注重按行政首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图实施人事管理,有利于实施集中统一的领导,树立行政权威,落实工作任务尤其是临时性的工作任务,6.2.2 品位分类的优缺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2 品位分类,11,2.品位分类的缺点 人在事先,易出现因人设岗、机构臃肿的现象。 分类不系统、不规范,职责、权力划分不够清楚、明确,往往使管理带有主观随意性,不利于严格的科学管理。 限制了学历低、资历浅,但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的获取和发展,6.2.2 品位分类的优缺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2 品位分类,12,2.品位分类的缺点 轻视专业人才,不利于业务的专业化发展,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过分强调年资,加剧了人员的保守性,并易形成官本位倾向。 以官阶定待遇,导致同工不同酬,不利于对人员的激励。 在民主与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事制度的腐败难以解决,6.2.2 品位分类的优缺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2 品位分类,13,1.形成时期(18541870年) 2.发展时期(1870-1970年) 3.改革时期(1971年至今,6.2.3 英国实行品位分类的主要情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 职位分类,14,职位分类(position classification)是按业务性质首先将组织中的所有职位分为若干职门、职组、职系,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和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将相同性质的职位再分为若干职级,并对每一职位的名称、职责等项内容加以详细规定和说明,以此作为人事管理的依据的人员分类制度,6.3.1 职位分类的含义及其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 职位分类,15,1.职位的特点 (1)职位是指事而不是指人。 (2)职位存在于担任它的任职者之先。 (3)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是由组织机构的规模、职能、任务、经费预算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的,6.3.1 职位分类的含义及其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 职位分类,16,1.职位的特点 (4)每一职位有一定的名称、内容、责任、工作标准、任职资格和晋升转任路径或通道等。 (5)职位并不意味着任职者具有某种终身不变的身份和终身享有的待遇,任职者只有在担任某一职位时才具有相应的权力,享有相应的报酬。 (6)职位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划分为若干职系、职等等,6.3.1 职位分类的含义及其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 职位分类,17,2.职位分类的特点 (1)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体系。 (2)有一套严格的分类程序。 (3)分类方式先横后纵。 (4)注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官等和职等合一。 (6)实行严格的功绩制。 (7)职位分类比较适合民主观念浓厚的国家,6.3.1 职位分类的含义及其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 职位分类,18,3.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区别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是两种典型的人员分类制度,它们有着显著的区别 (1)分类标准不同。 (2)分类的依据不同。 (3)适用范围不同,6.3.1 职位分类的含义及其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 职位分类,19,1.职位的横向和纵向分类 (1)职位横向分类。 这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凡工作性质大致相近的职位列为同一职门;在每一职门中,其工作性质更相近者列为同一职组;在每一职组中,其工作性质充分相似者列为同一职系。在职系区分完毕后,制定职系说明书。 (2)职位纵向分类。 这是在横向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工作繁简难易、责任大小及任职资格等,对同一职系中的职位划分出不同的职级,以及对不同职系中的职位统一职等,6.3.2 职位分类的程序与主要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 职位分类,20,2.职级规范的制定 根据上述分类分级结果,制定职级规范。职级规范是规定与叙述每一职级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任职资格的书面文件。 职级规范大致由以下六部分构成 (1)职级名称。 (2)职级编号。 (3)职级特征或职责。 (4)工作举例。 (5)任职资格。 (6)其他必要事项,6.3.2 职位分类的程序与主要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 职位分类,21,1.职位分类的优点 (1)系统、规范,为其他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了客观依据和具体标准。 (2)有利于贯彻专业化原则,可以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利于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3)有利于合理定编定员,完善机构建设。 (4)责、权、利相统一,促进了同工同酬和能上能下。 (5)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在职培训开发,6.3.3 职位分类的优缺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 职位分类,22,2.职位分类的缺点 (1)分类工程大,成本高,操作繁,推行难。 (2)过于规范和过于强调量化,导致整个体系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3)官等、工资随人的变动而变动,不利于对人力资源的激励。 (4)专业化精神限制了人员流动,不利于综合管理人才即通才的培养,6.3.3 职位分类的优缺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 职位分类,23,1.酝酿时期(18361923年) 2.推行时期(19231949年) 3.改进时期(19491978年) 4.新发展时期(1978年以后,6.3.4 美国实行职位分类的主要情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4 官职并立职位分类与人员分类管理的发展趋势,24,1.官职并立职位分类的含义 官职并立职位分类,是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相结合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它将品位分类的官等与职位分类的职等相并立。我国台湾地区就实行该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 (1)人与事并重。 (2)适用范围的限制小,6.4.1 官职并立职位分类及其主要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4 官职并立职位分类与人员分类管理的发展趋势,25,2.官职并立职位分类的优点 (1)职位划分既系统,又简便;既便于严格的科学管理,又便于实行。 (2)通才、专才并重。 (3)既规范,又富有弹性,6.4.1 官职并立职位分类及其主要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4 官职并立职位分类与人员分类管理的发展趋势,26,1.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呈逐步简化的趋势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竞争,效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公共部门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许多国家都着力于简化人员分类制度,以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 2.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呈融合、互补的趋势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许多专业性、技术性工作进入政府部门。品位分类原有的注重通才的粗犷型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原来实行品位分类的国家纷纷吸收职位分类的先进方法,使分类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6.4.2 人员分类管理的发展趋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5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27,1.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 (1)兼顾原则。 (2)系统原则。 (3)最低职位数量原则。 (4)渐进原则。 5 动态原则 (6)法制原则,6.5.1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5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28,2.公务员的职位类别 我国公务员法第14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第19条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可见我国公务员的分类制度实际上是以职位分类为主、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相结合的人员分类,6.5.1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5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29,3.公务员的职务序列、层次与级别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按照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公务员级别由低至高依次为二十七级至一级,6.5.1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5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30,3.公务员的职务序列、层次与级别 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1)国家级正职一级;(2)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3)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4)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5)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6)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7)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8)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9)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10)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副部级机关内设机构、副省级市机关的司局级正职对应十五级至十级;司局级副职对应十八级至十二级,6.5.1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5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31,3.公务员的职务序列、层次与级别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1)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2)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3)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4)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5)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6)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7)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8)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副部级机关内设机构、副省级市机关的巡视员对应十五级至十级;副巡视员对应十八级至十二级,6.5.1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5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32,4.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特点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具有 (1)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结合,各适其用。 (2)以事为中心,兼顾人的因素。 (3)项目合一,直接评分。 (4)职位评价与人员评价分步进行。 (5)全国统一,分级管理,6.5.1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5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33,4.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特点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 (1)公务员范围的扩展,从形式上看,是把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时期规范效力层级面临的冲突理顺了,但在实质上,引发了一些宪政层面、法治层面的问题。 (2)继续把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使得由于二者划分不合理所带来的一切在技术层面、宪政层面的混乱、冲突继续存在,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进一步发展,6.5.1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5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34,4.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特点 (3)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的划分,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管理,但是,没有区分政务类和事务类公务员,从而使得对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公务员的管理难以区别对待,6.5.1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5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35,1.岗位类别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2.岗位等级 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通用的岗位等级,6.5.2 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员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5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员分类,36,3.岗位结构比例及等级确定 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实行不同的岗位类别结构比例控制。 4.岗位聘用 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聘用人员,6.5.2 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员分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版,复习思考题,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什么是人员分类、品位分类、职位分类 2.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的区别有哪些 3.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各有何特征、优缺点 4.职位分类的标准、程序有哪些 5.什么是官职并立职位分类它有何特征和优点 6.如何理解英国品位分类、美国职位分类的发展走向及人员分类管理的发展趋势 7.我国公务员实行职位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8.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有何优缺点 9.分析我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如何理解和评价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分类管理,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