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呐喊》自序2.ppt
序言 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 类别特点举例书序介绍写书的缘由 目的 呐喊 自序 原则 内容等 名人传 序 诗序介绍作诗的过程 中心等 桃花源记 图序介绍与作画或摄影相关的内容 胡同文化 1 为别人写的 多为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 2 为自己写的 也称 自序 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历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父亲是读书的 母亲姓鲁 乡下人 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听人说 在我幼小时候 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 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 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 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自传 1898年 18岁 闰三月 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1899年正月 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 1901年路矿学堂毕业 1902年 22岁 二月 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 入东京弘文学院 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 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4年 24岁 六月初一 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9年六月归国 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八月 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九月绍兴光复 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 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 怀旧 阅二年始发表于 小说月报 第四卷第一号 年谱 1 1912年一月一日 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 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 任教育部部员 32岁 五月 航海抵北京 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 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1917年 37岁 一月初 返北京 七月初 因张勋复辟乱作 愤而离职 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 源源不绝 其第一篇小说 狂人日记 以鲁迅为笔名 载在 新青年 第四卷第五号 抨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 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年谱 2 人生经历 地点生活经历思想发展 绍兴南京仙台东京北京北京 侍亲疾 求新知 攻医学 搞文艺 抄古碑 应索稿 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选择医学救民救国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思索追寻苦闷沉默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提问 1 鲁迅在序中写了他的经历与 呐喊 有什么关系 11班 沈洁 鲁迅在本文中概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透过鲁迅的思想 行为 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折射 1 自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崩溃 屡受列强的侵略而无力反抗 但是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惯性 使中国社会各阶级不能正视现实 不能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优势地位 他们承认列强船坚炮利 却看不到自己思想意识的落后 带来政治 经济 军事等方面的落后 所以他们提倡以夷之技制夷 洋务运动的兴起 正是这种思想的必然 鲁迅想通过学医救国救民的思想 正是当时这种社会主流思潮的反映 2 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 使中国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 造成民众的愚昧 麻木和冷漠 日俄战争中兴高采烈的看客 鉴赏 同是中国人被外国人砍头的 盛举 正是中国民众精神面貌真实的反映 3 中国近代的革命 一直是不彻底的 这是由于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所造成的强大的传统守旧势力顽强的反抗 这使许多先驱者感到失望甚至绝望 于是沉沦下去 有些人逃避现实 在辉煌的古代盛世中寻求安慰等 4 虽然中国的变革总是受到挫折 但是还有有很多人在奋斗 越来越多的人像鲁迅一样 认识到思想救国才是根治中国现状的良药 他们纷纷从西方现代思想中寻求药方 新文化运动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五四运动 提出打倒 孔家店 的口号 也是为了从思想上救治国民而发出的激烈的呼喊 2 第一段中作者写到 梦 是 呐喊 的来由 他年青的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 这些梦是什么样的梦 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11班 钟晨曦 唤醒国民 改变祖国的命运 学洋务改变命运 攻医学救国救已 治文艺改变精神 作者的三个梦 寂寞 这个词在文中出现好多次 把它们找出来 所谓回忆者 虽说可以使人欢欣 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 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 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长大的起来 如大毒蛇 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 因为这与我太痛苦 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 都为我所不愿追怀 至于自己 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 再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除了自己主观上的原因之外 主要是国民的精神麻木 群众不觉悟 对于呐喊既不赞同也不反对 所以在他看来 国民已经没有了希望 自己也只剩下深深的悲哀和寂寞 而猛士们的奋斗也正如我那里一样 有热情而国民没有反应 所以前驱的猛士是奔驰在寂寞里的 因此他们需要有人呐喊助威 问题深究 关于 铁屋子 关于 听将令 关于 看客 归纳 呐喊 的意义 唤醒民众慰藉 勇士 激励自己 假如一间铁屋子 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 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 不久都要闷死了 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 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起来 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 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铁屋子 比喻辛亥革命后依旧黑暗的旧中国社会 熟睡的人们 比喻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精神麻木的国民 大嚷起来 比喻为唤醒广大民众而发出的 呐喊 毁坏这铁屋 用来比喻摧毁这黑暗的旧世界 阅读课文18段 完成下表 冷漠黑暗的社会 酒店 鲁镇 精神麻的愚昧的国民 孔乙己 闰土 没有觉醒的情况下走向死亡 悲剧 当时鲁迅的文艺观 听将令 新青年 杂志编委的要求 曲笔 不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情况的一种写法 在这中间 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揭露出来 催人留心 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 但为达到这希望计 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步调的 我于是删削些黑暗 装点些欢容 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 这些也可以说是 遵命文学 不过我所遵奉的 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 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 决不是皇上的圣旨 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 自选集 自序 老栓也向那边看 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 颈项都伸得很长 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 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 似乎有点声音 便又动摇起来 轰的一声 都向后退 药 刹时间 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 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 空缺已经不多 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 这胖子过于横阔 占了两人的地位 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 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 示众 课堂小结 悲哀寂寞 奋起呐喊 找出关键语句 提取文章有关信息 1 写作缘由 2 写作目的 3 写作原则 4 命名缘由 5 小说内容 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 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 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第21段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第5段 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 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 第22段 但既然是呐喊 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 第23段 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 便称之为 呐喊 第24段 假如一间铁屋子 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 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 不久就要闷死了 现在你大嚷起来 惊醒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第19段 绍兴鲁迅故居及其他 上海鲁迅故居 北京鲁迅故居 广州鲁迅纪念馆 自题小像 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一九零三年二月十六日于东京 自嘲 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1932年12月12日写于上海